稽查對于企業以后的稅務或其他方面工作有何影響? 如何應對稅務稽查?
一、稽查選案模式,換句話,為什么你們公司會被稽查。
1、專項檢查和行業整治。每年稅總都會出一個文件,確定全國稅務機關今年的稽查工作重點,確定一個或幾個行業,分指令性 ( 必須查 ) 和指導性 ( 需要查 ) ,例如:今年的指令性是房地產和建安行業,指導性是地方商業銀行。
2、區域專項治理。由各省、市稅務機關自行確定,發現本地某行業、某地區、某稅種有嚴重的偷逃稅款隱患,就組織一個階段的專門檢查。
3、重點稅源。總局有重點稅源企業名單,各省、市、縣、區都有。理論上三年查一次。
4、案件。這個就不解釋了。
5、突發事件。比如落馬家屬的公司、一把手被雙規的國企、跟政府、國資委叫板的私企。
6、主管稅所、專管員覺得有偷逃稅款嫌疑的企業。
7、財務或經營情況出現巨大波動,或有重大涉稅事項。比如突然出現巨額虧損、申請金額較大的稅收減免,還有大型企業營改增、注銷,等等。
8、運氣不好。稽查局選案部門的工作人員自己閑得蛋疼,或者覺得檢查部門的同事不夠忙幫著找點活兒干,把納稅人名冊釘墻上扔飛鏢,扎到哪家算哪家。
二、沒覺得稽查對企業有什么影響。
查完該補繳補繳,該接受處罰就接受處罰,手眼通天能量巨大的可以找人擺平或者少罰點。除了錢,最大的影響是三年內不能評納稅 A 級企業,個人覺得這個名頭沒什么用。
三、接待稽查。
實話實說,這事分人分地區。我們這邊的規定是,所有的法律文書全部準備齊全,省得將來有行政復議和訴訟時出現程序漏洞,到企業以后只要求提供一間獨立辦公室,飲水機都自帶,更別說吃飯了。審計式稽查,查完還能幫企業捋捋賬目,提供點財務稅務上的意見建議。